服務熱線

021-55233357

您的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

添加時間:2021-04-06 10:13:29   瀏覽次數:1706  

  微流控芯片技術(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 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於(yu) 它在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的巨大潛力,已經發展成為(wei) 一個(ge) 生物、化學、醫學、流體(ti) 、電子、材料、機械等學科交叉的嶄新研究領域。

  本文首先介紹了微流控技術原理及微流控芯片的工作原理,其次詳細的闡述了微流控芯片技術,末尾介紹了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具體(ti) 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微流控技術原理

  微流控(microfluidics )是一種精確控製和操控微尺度流體(ti) ,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ti) 進行操控為(wei) 主要特征的科學技術,具有將生物、化學等實驗室的基本功能諸如樣品製備、反應、分離和檢測等縮微到一個(ge) 幾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征和優(you) 勢是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ti) 可控的微小平台上靈活組合、規模集成。是一個(ge) 涉及了工程學、物理學、化學、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交叉學科。

  微流控是係統的科學技術,它使用幾十到幾百微米尺度的管道,處理或操控很少量的(10*至10~18升,1立方毫米至1立方微米) 流體(ti) 。開始的微流控技術被用於(yu) 分析。微流控為(wei) 分析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功能: 使用非常少的樣本和試劑做出高精度和高敏感度的分離和檢測,費用低,分析時間短,分析設備的印記小。微流控既利用了它明顯的特征一一尺寸小,也利用了不太明顯的微通道流體(ti) 的特點,比如層流。它本質上提供了在空間和時間上集中控製分子的能力。

  微流控芯片的工作原理

  微流控芯片采用類似半導體(ti) 的微機電加工技術在芯片上構建微流路係統,將實驗與(yu) 分析過程轉載到由彼此聯係的路徑和液相小室組成的芯片結構上,加載生物樣品和反應液後,采用微機械泵。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芯片中緩衝(chong) 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yu) 芯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激光誘導熒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係統以及與(yu) 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芯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芯片的特點是在一個(ge) 芯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ti) 係和數目眾(zhong) 多的複合體(ti) 係的微全分析係統?微型反應器是芯片實驗室中常用的用於(yu) 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構,如毛細管電泳、聚合酶鏈反應、酶反應和DNA 雜交反應的微型反應器等。其中電壓驅動的毛細管電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比較容易在微流控芯片上實現,因而成為(wei) 其中發展很快的技術。它是在芯片上蝕刻毛細管通道,在電滲流的作用下樣品液在通道中泳動,完成對樣品的檢測分析,如果在芯片上構建毛細管陣列,可在數分鍾內(nei) 完成對數百種樣品的平行分析。 

  微流控芯片技術詳解

  1、微流控芯片的基質材料

  基質材料是微流控芯片的載體(ti) ,在微流控芯片發展的初期,矽材料作為(wei) 構建微流控芯片的材料而被廣泛使用,這主要歸因於(yu) 業(ye) 已成熟的半導體(ti) 技術。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它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矽材料屬於(yu) 半導體(ti) ,不能承受高電壓,此外,矽材料不透明,與(yu) 光學檢測技術不兼容。

  玻璃材料具有很好的電滲性質和優(you) 良的光學性質,無論是從(cong) 其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來講,都非常適合於(yu) 微流控芯片的製作,但是它的光刻和蝕刻技術工藝複雜、費時,製作成本過高,這些因素製約了玻璃微流控芯片的應用和推廣。

  因此,研究者們(men) 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了原材料便宜、加工製作簡單的高分子聚合物,目前,以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為(wei) 代表的有機高分子聚合物已成為(wei) 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熱點,PDMS表現出了非常理想的材料特性:良好的絕緣性,能承受高電壓,已廣泛應用於(yu) 各種毛細管電泳微芯片的製作;熱穩定性高,適合加工各種生化反應芯片;具有很高的生物兼容性和氣體(ti) 通透性,可以用於(yu) 細胞培養(yang) ;同時具有優(you) 良的光學特性,可應用於(yu) 多種光學檢測係統;彈性模量低,適合於(yu) 製作微流體(ti) 控製器件,如泵膜等。此外,PDMS還可以和矽、氮化矽、氧化矽、玻璃等許多材料形成很好的密封。此外,較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還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 

  2、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技術

  微細加工技術是微流控芯片發展的前提條件,微流控芯片的製作技術首先起源於(yu) 製造半導體(ti) 及集成電路芯片所廣泛采用的光刻(Lithography)和蝕刻技術(Etching),目前已經廣泛地用於(yu) 矽片、玻璃和石英等基質材料上微流體(ti) 網絡的製作。其微製造工藝為(wei) :首先通過光學製板照相技術製備包括微流控芯片圖案的掩模,製備好的掩模通常是鍍有鉻層的石英玻璃板;然後用甩膠機均勻地在芯片表麵塗敷一層光刻膠,在紫外光下進行曝光,顯影。上述工作完成之後,用相應的腐蝕劑對芯片進行蝕刻,蝕刻完成後,去除剩餘(yu) 的光刻膠便可獲得所需的芯片微細結構。該方法工藝周期長、製作成本高,但其微加工技術非常成熟。

  與(yu) 矽片、玻璃材料不同的是,可用於(yu) 微流控芯片加工製作的高分子聚合物種類繁多,而且各材料之間的物理化學性質差別很大,所以它們(men) 的微加工技術表現出了一定的多樣性,目前主要有模塑法、熱壓法、LIGA技術、激光燒蝕技術和軟光刻法等。

  a、模塑法(InjecTIon Molding)

  是指通過光刻掩模技術製得凸起的微流控芯片陽模,然後在陽模上澆注液態的高分子聚合物,當高分子聚合物完全固化後將其與(yu) 陽模剝離即可得到具有微流體(ti) 網絡的基片,適宜采用模塑法的高分子材料應該具有很低的黏度和很低的固化溫度,如PDMS,環氧樹脂,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b、熱壓法

  也是一種需要陽模的微流控芯片製造技術,該技術主要利用了高分子聚合物的玻璃轉化溫度。與(yu) 模塑法相比,熱壓法製得的微通道重複性較差,而且管道易產(chan) 生變形,操作條件相對苛刻。該方法主要應用於(yu) 熱塑性材料的加工,如PMMA和PC等。

  c、激光燒蝕(Laser AblaTIon)

  是一種新型的微細加工技術,它是通過紫外激光降解高分子聚合物,適宜激光燒蝕加工的材料有PMMA、聚苯乙烯、硝化纖維等。

  3、微流控芯片的微流體(ti) 控製技術

  微流體(ti) 操縱技術是微流控芯片技術中重要的一個(ge) 研究領域之一,通過各種機械或非機械力實現對流體(ti) 的驅動和控製。依據微流體(ti) 驅動體(ti) 係中有無機械活動部件,可以將其分為(wei) 機械和非機械驅動係統。

  a、機械驅動係統

  主要包括壓電微泵、靜電微泵等,它主要是通過靜電、壓電等不同方法來觸發引起的機械部件的運動,從(cong) 而為(wei) 微流體(ti) 提供動力源,這種泵的優(you) 點是任何流體(ti) 都可以推動,但其所驅動的流體(ti) 呈脈衝(chong) 狀而不是連續式的。

  b、非機械驅動係統

  主要包括電滲泵、熱毛細管泵等,其中電滲泵是微流控芯片係統中常用的一種驅動力,相對於(yu) 微機械壓力驅動的泵來說,電滲泵有很多優(you) 點:如電滲泵易於(yu) 製作而且沒有任何移動部件,電滲泵的樣品柱隻有少量的擴散,此外,可以采用改變微通道壁x(電勢)的方法來進一步控製電滲流的量和方向。

  4、微流控芯片檢測技術

  微流控芯片的結構特征決(jue) 定了其檢測技術的特殊性,與(yu) 傳(chuan) 統檢測儀(yi) 器相比,微流控芯片對其檢測係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具有平行分析功能和便攜式特征等,目前基於(yu) 不同原理的很多檢測技術都已經應用到微流控芯片的研究中,主要有光學檢測、電化學檢測、質譜等方法。

  a、光學檢測

  光學檢測是微流控芯片檢測方法中應用較廣的一種,其優(you) 點在於(yu) 靈敏度高、實用性強,且檢測器與(yu) 分析對象不需直接接觸。其中激光誘導熒光檢測(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是目前靈敏的檢測方法之一,其靈敏度達到10-9mol/L~10-12mol/L,對於(yu) 某些熒光效率高的分子,其檢測能力可以達到單分子水平,因此它也是當前商品化微流控係統中被采用的檢測器。但該檢測設備價(jia) 格昂貴,而且體(ti) 積龐大,與(yu) 微尺寸的微流控芯片極不匹配,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其廣泛推廣與(yu) 應用。

  b、電化學檢測

  基於(yu) 電化學檢測原理的檢測係統可以說是完整的、集成、理想的芯片檢測係統之一,這主要有兩(liang) 方麵的原因:一方麵,微電極的製造技術與(yu) 當前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工藝是完全兼容的,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chan) ;另一方麵,電化學檢測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不受光程和樣品渾濁度影響等優(you) 點,且隻需要極少的外圍輔助設備即可實現快速檢測,圖1給出的是一種便攜式電化學檢測係統。無疑,基於(yu) 電化學原理的芯片檢測技術代表未來芯片檢測器的一個(ge) 重要發展方向,顯示了巨大的應用價(jia) 值和潛力。

  c、質譜檢測

  質譜檢測技術作為(wei) 生物化學分析的重要手段,由於(yu) 能夠提供試樣組分中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結構和定量信息,所以在微流控芯片檢測器中表現出了巨大潛力,但當前質譜檢測的瓶頸在於(yu) 質譜儀(yi) 與(yu) 微流控芯片的接口問題。
 

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

  從(cong) 微流控芯片的分析性能看,其未來的應用領域將十分廣泛,並且其應用領域仍在不斷地拓展之中,但目前的重點顯然是在生物醫學領域。除此之外,高通量藥物合成與(yu) 篩選、環境監測、食品衛生、刑事科學及國防等方麵也會(hui) 成為(wei) 重要的應用領域。現僅(jin) 就微流控芯片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舉(ju) 三個(ge) 例子說明微流控芯片係統的巨大潛力:

  1、毛細管電泳分離

  毛細管電泳芯片是微流控芯片中發展早、也是發展快的一項芯片技術,目前已經成為(wei) 微流控芯片領域中令人矚目的一個(ge) 分支。與(yu) 傳(chuan) 統的毛細管電泳相比,它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樣品消耗少、分析速度快以及高通量等特征,在對DNA片段、多肽、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中,它表現出了超強的分離分析能力,它被認為(wei) 是後基因時代中有希望攻克蛋白質研究、基因臨(lin) 床診斷等科學難題的分離分析手段之一。

  1992年Manz A發表了一篇有關(guan) 毛細管電泳芯片的論文,該文以熒光染料為(wei) 分析對象,以電滲流作為(wei) 流體(ti) 驅動力,在芯片微流體(ti) 網絡中成功地實現了流體(ti) 控製,向人們(men) 展示了毛細管電泳芯片的雛形和其優(you) 越的分離分析能力,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guan) 注和興(xing) 趣,相繼各種用於(yu) 氨基酸、蛋白質、藥物等分離的芯片也不斷開發成功。為(wei) 了進一步提高芯片的分析能力,Mathies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直徑為(wei) 200mm的圓盤玻璃芯片上集成384個(ge) 毛細管電泳微通道,其有效分離長度達到了8cm,對100bp(base pair,堿基對)~1000bp的基因標準標記物達到了優(you) 於(yu) 10bp的分辨率,並在該芯片上完成了1163D變異基因的PCR-RFLP(限製性片斷長度多態性)分析,為(wei) 臨(lin) 床診斷提供了依據。

  毛細管電泳微芯片是微流控分析芯片中產(chan) 業(ye) 化程度高、也是先實現商品化的一類芯片,早在1999年,美國惠普(現為(wei) 安捷倫(lun) )與(yu) Caliper Tech-nologies公司聯合研製的首台微流控芯片商品“2100生化分析儀(yi) ”就已經開始投放市場,該係統使用CAliper公司生產(chan) 的玻璃芯片,采用LIF進行檢測,並配了5~6種試劑盒配合使用,可對DNA、RNA片段及蛋白質等進行電泳分離檢測,玻璃芯片尺寸為(wei) 1.8cm&TImes;1.8cm,有效分離長度約1.6cm,30min可同時完成12個(ge) 樣的分離檢測。與(yu) 傳(chuan) 統的基因和蛋白質電泳相比,芯片毛細管電泳無需樣品的走膠、染色、脫色工序,無需幹燥和照相等煩瑣耗時的步驟,同時快速測試多個(ge) 試樣,獲得基因和蛋白質的電泳圖和曲線。整個(ge) 測試過程簡化為(wei) 快速、簡易的三個(ge) 步驟:裝載樣品、進行分析、觀察數據。

  2、基因測序

  毛細管電泳的一個(ge) 重要應用領域是基因測序,正是因為(wei) 96根毛細管電泳陣列儀(yi) 廣泛地應用於(yu)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工作之中,才使舉(ju) 世矚目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進程大大加快,使之由原定的2003年提前到2000年基本完成。事實上,從(cong) 基因測序的原理來講,芯片毛細管電泳測序和普通毛細管電泳測序是完全一致的,但前者表現出了更大的優(you) 越性:首先由於(yu) 芯片毛細管電泳獨特的注樣方式和更細的分離通道,所以它能實現DNA的快速分離;另一方麵微流控芯片采用了半導體(ti) 工業(ye) 中成熟的微加工技術進行製造,所以一塊芯片上可以集成更多的毛細管,實現高通量測序;由於(yu) 它實現了產(chan) 物處理和分析的集成化,減少了人為(wei) 幹擾,因此更進一步地降低了操作成本。

  Mathies領導的研究小組早在1995年就開始在微流控芯片上開展了DNA測序工作,他們(men) 在一塊有效分離長度為(wei) 3.5cm的芯片上測序了150個(ge) 堿基,他們(men) 利用芯片變性毛細管電泳在10min之內(nei) 就完成了對433個(ge) 堿基序列的測定。該測序芯片的毛細管長度為(wei) 3.5cm,橫切麵尺寸50μm&TImes;8μm。為(wei) 了進一步提高DNA測序能力,到2001年他們(men) 在直徑為(wei) 150mm的圓形玻璃芯片上,刻蝕出了96個(ge) 呈輻射型排布的毛細管電泳通道陣列,由於(yu) 芯片采用旋轉掃描LIF法進行檢測,所以可實現平行測序,測序達500堿基。

  3、PCR反應

  生化反應芯片的功能就是把在普通實驗室中進行的生化反應實驗縮微到一塊小小的芯片上來完成。目前報道的生化反應芯片主要包括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ize Chain Reaction,PCR)芯片、藥物合成芯片等,其中PCR芯片是生化反應芯片的典型代表。眾(zhong) 所周知,常規PCR需要製樣、擴增及檢測等步驟,既費時又費力,而當用微流控芯片進行PCR擴增及相關(guan) 檢測時,則可大大簡化操作步驟、顯著提高檢測效率。1993年Northrup等人以矽片和玻璃為(wei) 基質材料初次報道了一種PCR芯片,並通過實驗證明了PCR芯片可行性。該芯片的反應室刻蝕在矽片中,體(ti) 積約為(wei) 幾微升,加熱器也直接集成在芯片上,與(yu) 傳(chuan) 統的PCR相比,在相同擴增效率下,該芯片的熱循環效率快2~ 10倍。為(wei) 了進一步提高PCR芯片的熱循環速度,Kopp M U等人發展了一種連續流動式的PCR芯片,流動式芯片下麵有95℃、72℃、60℃三個(ge) 不同的恒溫區間,當樣品流經它們(men) 時就會(hui) 實現自動變溫,在流動中完成變性、退火和延伸反應,達到PCR擴增的目的。

  另外,一旦把PCR芯片與(yu) 毛細管電泳芯片二者集成起來的時候,其優(you) 勢就顯得更為(wei) 明顯。Lagally E T等人在玻璃芯片上製作了集閥門、疏水孔、PCR反應池以及毛細管電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於(yu) 一體(ti) 的芯片係統,PCR反應池體(ti) 積是280nL,PCR擴增前所需模板濃度為(wei) 20拷貝/mL,反應室中平均僅(jin) 為(wei) 5~6個(ge) DNA模板分子,加熱器和熱電偶集成在芯片的背麵,10min即可完成20個(ge) 循環。反應完成後,PCR反應產(chan) 物在電滲泵的驅動下進入毛細管電泳芯片中,進行在線CE分離分析。該芯片係統集取樣、PCR擴增和CE分離於(yu) 一體(ti) ,節省了試劑消耗、加快了分析速度,同時也避免了實驗操作中的人為(wei) 汙染。

开云体育最新链接

上海
地址:上海市青浦區崧煌路666號3幢1層102室
郵編:201799
電話:+86-21-55233357 / 18117314800
傳(chuan) 真:+86-21-55831800

河北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雲(yun) 杉路99號火炬產(chan) 業(ye) 園4號樓1樓
郵編: 071051
E-mail:shanghaimoyan@163.com
https://www.sence-e.com

微信二維碼

Copyright © 开云体育最新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